查看原文
其他

【睿评】周洛华:筛选也是一种培养 ——对科创板的期待与思考

周洛华 全球治理 2021-02-06

全文约1700字,读完约需4分钟。


作者周洛华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本文独家刊于人大重阳网。

人大重阳的同事们最近都在热烈地讨论着科创板的交易规则以及对公司治理的要求。我看得出,这些年轻人向往一个崭新的市场能够培育出中国的科技型企业。向往新事物,渴望新机遇,这是人性,因为我们总倾向于相信新事物能够给自己带来新希望。

我们真的应该去问一问在我们之前尝试过各种新事物的资本市场的老兵们,看看他们的人生是否从此与众不同且精彩纷呈?在我们之前,已经有好几个市场推出过类似科创板,这些市场的交易规则、上市标准和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都和原来的主板不同。大约20多年前,新兴市场就推出过简称GEM的“增长板”,由于缩写和英语中宝石的意思一致,因此,一度还被投资人寄予过厚望,事后证明,可能除了纳斯达克市场以外,其它GEM都不是宝石,而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并非市场把人变成了赌徒,而是赌徒们聚集的市场天然就变成了赌场。如果一个市场的交易规则容易吸引具有赌性的投资人,且对他们不加约束,那么,这个市场就有演变成赌场的危险。

缅甸玉石市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投资人和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在缅甸的翡翠市场上,摆放着各种未经任何雕琢的矿石。这些矿石中有可能包含有大量的翡翠,也可能只有很少一点翡翠,更有可能是什么翡翠都没有的一块普通石头。买卖双方其实都不知道这些矿石中究竟含有多少翡翠。双方都对未来存在一定程度的预期,只要他们对某一块玉石的预期趋于一致,就可以形成交易。

与此同时,买卖双方都具有判断玉石成色的知识(我们讲的投研能力),但是他们需要更多信息。所以,买主可以选择打磨和擦拭玉石,使之露出更多有关成色的信息,一旦发现玉石有可能含有高成色的翡翠,那么,卖方就会相应提高价格,反之降价。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点重要的发现:(1)信息越多的地方,不确定性就越少,越容易形成双方都接受的稳定价格。(2)市场价格的变动是由新出现的信息推动的,因为新信息改变了人们对某资产未来价值的预期。

这个案例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金融市场上投资者的行为和心理。如果这个市场上全体购买玉石的投资人都是真正的玉石专家,那么出售玉石的卖家们就会事先打磨全部的玉石,防止自己低价卖出玉石,被别人捡漏。如果这个市场上全体购买玉石的投资人都认为自己是真正的外行,那么买家们就会要求卖家当场打磨全部的玉石,防止自己高价购买石头被人坑了。但是,事实情况是玉石市场上的玉石都是不打磨的,这说明了这个市场上大多数投资人都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是专家,自认为投研能力超强,自认为自己比别人幸运,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一定是绝大多数人都用高价买到了石头,只有极少数人用低价买到了翡翠。而大家都相信自己会是那个聪明的幸运儿,或者幸运的聪明人。

现实的金融市场上,也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由此理解信息披露的对上市公司估值的意义。越是好公司(翡翠)就越是会频繁而严格地披露相关信息,他们不希望自己公司的价值被打一个折扣。越是差的公司(石头)就越不愿意披露信息(被打磨),他们希望混杂在其它玉石中,卖出一个好价格。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似乎可以理解美国的“萨默法”,该法律对上市公司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导致在美国上市的标准提高许多。但是,一旦某个企业通过了这个严格的审察,就能够获得美国股市很高的定价,其市盈率远远高于其他市场。

从这个意义出发,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在有效金融市场上,那些从事股票技术分析的工作是多余的:因为当前的股票价格已经吸收了市场的全部信息。我们不再能够通过分析那些已知的信息来得出新的价格,除非我们创造出新的信息(打磨玉石来发现新信息);否则市场价格将由于理性预期而保持稳定。

我们的科创板到底是石头还是翡翠?我当然希望它能够为投资人提供更多的翡翠,那么,从上面的故事来看,我们不仅应该降低公司上市的财务门槛和资产规模方面的要求,我们还应该提高对科创板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让他们充分披露信息,不仅仅是为了保护投资人,更是为了防止这个市场变成一个赌徒主导的投机市场。充分披露了信息之后,那些好公司反而得到了更高的估值,那些差公司就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从这个意义上讲,淘汰掉差公司就是帮助了好公司,因为,进化论观点认为,大自然从来就只筛选不培养的。因此,我也不指望降低上市门槛能够培养出好公司来。

 

 

‍作者简介

 

周洛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国家重点智库)、金融学副教授。自幼博览群书,知识广博,家学鼎丰。著有《金融工程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等学术著作。阅历与经历丰富——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财务总监,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上海市宝山区发改委副主任(挂职)。

 

点击购买

 

本书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探寻货币起源的“侦探小说”。作为著名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信徒,本书从哲学与人类社会学的视角探寻货币的起源以及作为社会经济血脉的货币应该如何发挥作用。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它并不能提供人们解决问题的手段,哲学能做的其实很有限”。哲学的作用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巧妙地发明一个恰当的比喻,告诉人们“看,你其实可以这样看待这个问题”,有时候你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许就容易理解了;二是严谨地描述问题,只要你把问题描述得足够清晰,逻辑梳理得足够严密,大多数所谓的问题会自动消失;三是勇敢地识别并驱散语言的迷雾。 本书就是采用第三种方法,用人类学的语言来描述货币现象,抛弃对经济学公式和金融学模型的崇拜,坚信那些数学公式不过是“语言的迷雾”或者“皇帝的新衣”,勇敢地回归到人类的正常生活——走出迷雾,抛弃金融学和经济学,回到人类的生活来看待货币问题。

本书抛开货币是“怎么样”运行的问题和与之相伴的数学公式,研究的是人类“为什么”会使用货币这一根本问题。它像侦探一样构建一条推理路径,找到人类进化出货币的起因和动机,并使得仅有的一些线索和证据串联起来符合进化论的逻辑。

本书通过对某一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生产水平、生活状况、部落的组成形式、社会的奖惩机制、风俗和习惯的研究结论,将货币视为人类进化史中出现的一个新机制,如同我们认同我们的祖先发明并采纳了“一夫一妻”制度一样,也认同并采纳了“货币”这种制度。也就是说,要用人类进化论的观点,从人性角度去分析货币的起源以及研究现代社会金融乱象,拨开货币的“迷雾”,重新认识货币的本质——货币是道德的补丁,治理金融乱象,必须重建社会价值体系。

一部货币史,是人的进步和觉悟史,是人和专制暴政的斗争史,是人和随机性事件的抗争史,是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史,是人和人之间的争夺与妥协,联盟与嫉妒,报恩与复仇,压迫与解放的关系史。货币与“资产的价值”无关,货币从来就只有一个使命,那就是“确立并捍卫人的价值”,人的进步是一切专制暴政都不能阻挡的。

 

更多阅读:

【视界】何亚非: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以及中国扮演的角色

【睿评】卞永祖:《外商投资法》为扩大金融对外开放传递积极信号

【观点】共建“一带一路”,资本市场大有可为

【深度】王文:中国站在“崛起持久战”新起点,应有“改革开放学”

【观点】丁刚:英国脱欧是审视西方制度的参照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Global Governance Research Center,RUC)成立于2017年3月9日,是北京巨丰金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琳女士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负责运营管理的教育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由原外交部副部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何亚非领衔,前中国银行副行长、国际商会执行董事、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张燕玲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旨在构建高层次、高水准的全球治理思想交流平台,并向社会发布高质量的全球治理研究报告,努力践行咨政、启民、伐谋、孕才的智库使命。

2018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入围由美国宾州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SCP)推出的、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全球智库报告2017》的“亚洲大国智库90强”。


欢迎关注“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

globalgovernance2017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